首页 > 聚焦 > >正文

又一颗“合肥星”将升起!“合肥高新一号”卫星将于9月5日发射

来源:合肥在线-江淮晨报2023-08-25 09:05:04

“合肥高新一号”模型。 (图片源于合肥高新发布)

“巢湖一号”获取的巢湖影像。

“巢湖一号”获取的合肥部分城区影像。


(资料图)

放眼浩瀚星空,与合肥“相连”的卫星有不少,今年9月,这支团队又要“+1”成员。

9月5日,北京国电高科将进行天启星座“一箭四星”(第21-24星)专箭海上发射,其中,第21号卫星冠名为“合肥高新一号”。这颗卫星为何被命名为“合肥高新一号”?它又有何特点与作用?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为何命名为“合肥高新一号”?

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拥有低轨卫星通信频率(UHF)许可、增值电信经营许可的商业航天公司。为何要这颗卫星会被命名为“合肥高新一号”?

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强介绍,今年4月24日,国电高科天启合肥总部基地项目在“中国航天日”开幕式上签约,计划在合肥高新区分阶段建设以卫星星座组网、智能制造、卫星物联网应用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研发生产运营和星座建设第二总部。

“‘合肥高新一号’是天启星座规划38颗星中第二阶段建设中的第一颗专项发射卫星,也是国电高科在合肥市高新区产业落地后发射的第一颗星,该命名具有重要意义。”

吕强表示,该命名也承载着对国电高科与合肥共同推进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的期待。未来,国电高科将与合肥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推进空天信息、大数据、物联网、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创新融合,助力卫星产业快速形成民商用产业集群效益。同时通过“天启+”等系列产品,满足更多场景需求。

“合肥高新一号”有何独特之处?

“‘合肥高新一号’是一颗50公斤级的微小物联网通信卫星。”吕强介绍,该卫星具有高可靠性、低成本,高度集成化模块化等特点。“这颗卫星大量采用了成熟的商业化的组件,实现了工业级标准器件生产。同时,尽可能做轻做小。”吕强介绍。

9月5日,“合肥高新一号”将发射入轨,正式成为“天启星座”的一名成员。

记者获悉,“天启星座”由覆盖全球的38颗低轨卫星组成,将构建出我国自主可控的卫星物联网。其地面通信终端可将全球各地短报文信息上传到天启卫星,经卫星回传数据到地面站,再经大数据计算后推送至客户平台。无论在城市、沙漠、山区或森林,晴天或是恶劣天气,“天启星座”卫星通信基本都能不受阻碍,为陆海空各类用户提供“空天地海一体”的物联网数据通信应用服务。同时,“天启星座”将有助于推进卫星通信产品向消费级应用产品发展,致力让卫星通信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目前,天启星座已发射17颗,并将在9月5日进行一箭四星的专项发射,后续还将通过四次专项发射,争取在2024年中完成星座组网,可为全球物联网用户提供实时数据采集服务。”

吕强介绍,9月5日的发射还将采用星河动力的谷神星一号火箭,这是中国民营火箭第一次海上发射,且用户是民营组网通信卫星,将充分体现出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链的日渐完善。“目前,卫星和火箭均完成了相关前期准备工作。后续待卫星装箭后,转运至发射船,待运载等工作完成后,按预定计划发射。”

太空中还有不少“合肥星”

“合肥高新一号”并不孤单,在浩瀚太空中,与合肥“相连”的卫星还有很多。

“巢湖一号”,这颗从名称上就极具辨识度的卫星,作为“天仙星座”首发星,已于2022年2月27日成功发射入轨。

“天仙星座”是安徽省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中国电科第38研究所规划建设的“商业遥感SAR星座建设工程”。该工程计划通过近百颗轻小型、高性能SAR雷达卫星,构建一张空天信息网,实现全天时、全天候、高时效、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为我国在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灾害监测及土地利用等领域提供服务。

“巢湖一号”本身就像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微波成像相机,用微波代替传统可见光来拍照,卫星把微波发射到地面,再接收反射回来的微波信号,通过处理得到图像。它具备6小时应急成像能力,可以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可靠的SAR卫星遥感数据服务。

2022年3月6日,“巢湖一号”成功获取合肥巢湖等地影像,从太空中为“家乡”发来一组“照片”,这也是“巢湖一号”首次出图。今年2月,土耳其大地震发生后,在灾情不明、余震不断发生的情况下,“巢湖一号”对地震灾区紧急成像,成功获取震中周边区域雷达遥感影像,为灾情研判等提供帮助。

除了“巢湖一号”,国内首颗商业SAR卫星和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也由合肥参研。

2020年12月22日,由中国电科38所参与研制的国内首颗商业SAR卫星“海丝一号”发射入轨。当月,“海丝一号”获得首批多幅高清SAR图像,涵盖城市、山脉、田地、河流、冰川、海洋、海岸和湖泊等典型地貌,实现了我国首颗商业SAR卫星的高质量成像。2022年7月27日,由合肥科研团队牵头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成功发射,为构建低成本、实用化的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基础。

在太空中“打地基”,这一系列卫星的发射运行,为合肥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星座基础”。

合肥正大力打造“中国星城”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合肥正大力打造“中国星城”。

在空天信息领域,合肥拥有中国科大、深空探测实验室、中国电科38所等有着强大研发能力的高校院所、研究平台。同时,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合肥空天信息产业还不断接入行业头部企业,进行延链补链强链。

中科星图、航天宏图、银河航天等一批龙头企业纷至沓来,在合肥建立“GEOVIS数字地球全球总部”“遥感卫星产业基地”等重要标地,与北方雷科、若森智能、四维图新等合肥本土企业形成优势互补,从空天信息的角度,为自然资源、智慧城市等行业提供新的应用与解决方案。

如今,国电高科天启合肥总部基地项目也正加快推进。

“我们在合肥设立的第二总部基地,第一阶段将聚焦低轨卫星通信,打造集物联网数据运营、终端硬件智能制造、技术服务、项目应用、研发中心为一体的项目,目前,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吕强介绍,在后续阶段,还计划在合肥增建天启物联网终端/模组生产线、厂房,建设卫星物联网行业应用中心与技术服务中心等。“预计五年内,天启合肥总部基地将以智能制造、卫星物联网应用为主,深度融入合肥空天信息产业与科研力量,加快催生卫星物联网系列先进技术与成果。”吕强表示。

一片蓝海广阔而清晰。根据《合肥市“十四五”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合肥将力争“十四五”末,形成100亿元左右规模的卫星制造产业,300亿元左右规模的卫星应用终端和运营服务产业,500亿元左右规模的“通导遥”数据综合应用及配套产业,培育千亿级“空天系”产业生态。

逐梦空天向未来。当前,合肥还正继续大力开展链式招商,构建空天信息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

记者从合肥市投资促进局获悉,自2021年底以来,合肥市空天信息产业链签约项目达40多个,其中,今年上半年,新签约项目16个。目前,合肥已集聚空天信息产业关联企业、创新平台90余家,覆盖产业链上游卫星制造、中游卫星运营和地面设备、下游数据应用方面,形成了基于空天数据的应用生态及全产业链条。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司晨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全国瘦肉型肉猪均价小幅下跌(全国瘦肉型肉猪均价小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