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正文

访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但行英雄事,不慕英雄名

来源:齐鲁晚报网2023-08-07 10:22:53

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是一支专业、独立的民间公益紧急救援力量,曾参与过中国及世界多地的救援行动,任务范围主要涉及应急救援、水域救援、灾害救援、山野救援等。在此次北京强降雨中,房山蓝天救援队多次出动人员开展紧急救援,王宏春、刘建民两名队员在执行任务中牺牲。


(资料图片)

参与了几天的紧急救援,队员们才有了“喘息时间”。记者日前专访房山蓝天救援队队员,他们回忆起队友牺牲那天的救援情景、追忆牺牲队友往事,谈起了坚持做公益的决心。

“那晚,我们执行了一个惊险的任务”

队员王宏雷今年49岁,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房山人。7月31日凌晨2点左右,他接到任务,和十余名队员奔赴房山区佛子庄乡白草洼村进行人员转运工作。

王宏雷和9名队员前往村里协助民众转移,刘建民、王宏春等6名队员和车辆、物资一起留守在班各庄大桥,与路政工作人员一起拦截劝导人员和车辆。

据王宏雷描述,当时雨特别大,加上夜里能见度低,进村的道路又被冲坏了,他们只得找到当地一位居民带领,绕路前行。中间,要翻过一座小山,穿过一条废弃铁路。原本直线距离只有三四公里的路程,他们相互搀扶着,大约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能听到周边山上传来“哗哗啦啦”的落石声,他们判断有些地方正在塌方。

王宏雷刚到村里时,山上流下来的水还比较清澈,但随着时间推移,夹杂着泥沙的水流越来越浑浊,水里的碎石也越来越多。王宏雷清晰记得,村里有条河流过,两边的树就像“割麦子”一样一片一片相继栽进河里。

根据经验,队员们判断山洪可能要来了,必须抓紧撤离。他们争分夺秒帮助民众转移。

带着村民又走了大约三四个小时,他们来到一片安全的开阔地,回首一看,村庄几近淹没。等队员们再去找寻停车点时,发现留守的6名队员以及5辆救援车不见了。

他们留下2名队员继续安置民众,其他队员则去寻找失散的队友。

雨大,水急,淤泥冲上路基。周围汪洋一片,王宏雷这个房山人也不认路了。“淤泥已到膝盖,举步维艰”,王宏雷说,虽然体力已经透支,但他们的脚步没有停止,一直走到交通尚未阻断的地方,才又想办法撤回队里。

8月4日,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队员王宏雷接受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吕少威 摄

“为防‘掉链子’,我多吃了一片止疼药”

另一位参与白草洼村转移任务的队员吕东臣,也是2019年前后加入蓝天救援队的。他患有痛风,平时需要服用止疼药物。在接到任务时,他判断这次任务可能会比以往艰巨,为了防止自己“掉链子”,当天多吃了一片止疼药。

据他回忆,开始转移民众时,周围山体已经出现滑坡。石子“噼里嘭啷”地滚到铁道上。他们藏起疲惫,一刻也不敢停歇地将民众带到安全地带。在接近目的地时,吕东臣身体出现不适,他趴在路边栏杆上干呕。队友前来询问,他说可能是出汗热的,咬牙坚持完成了任务,并又跟着队友一起寻找失联队员。等撤回队里时,他已经撑不住了,头晕目眩,被送往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胃出血。

“我们两名队员牺牲了,我因为住院也没能去现场把他们接回来。”吕东臣噙着泪水说。

图为8月4日记者拍摄的房山蓝天救援队救援现场照片。中新社记者 吕少威 摄

“还会继续干下去”

这份工作这么危险,还没有报酬,为何还要做下去?王宏雷对于亲朋好友的不解以及陌生人的误解,不作过多解释,只是淡淡地说:“这是自己的追求。”

王宏雷谈道,他经常看武侠剧、英雄片,崇尚英雄,从小就有这种行侠仗义的情结。当记者问及他要做到什么时候时,王宏雷说,“做不动为止吧。”

吕东臣告诉记者,即使冒着这么大的生命危险去参加救援,他也觉得很值,“因为有很多人需要帮助”。

不以英雄自居

记者在救援队办公地点看到走廊里、房间里挂满了民众送的锦旗,在楼梯口还有这样一句标语:“为什么加入蓝天?请保持干净、纯洁、善良的本性!”

房山蓝天救援队队长陈海军告诉记者,包括王宏春和刘建民在内的所有蓝天队员都很优秀。

“每个人都甘于奉献。”陈海军说,好多队员都不知道其他队员的真实姓名,大家都以网名相称,这就跟“做好事不愿留名”一样。

“大家都是普通人,称不上什么英雄吧。”陈海军正说着,他的救援电话又响了起来。

(中国新闻社)

标签:

下一篇: 最后一页
上一篇: 航天梦启迪奋斗者(创新谈)